首爾的著名觀光與旅遊景點北村(韓屋村),是一個給觀光客體驗韓國固有傳統與文化的地方,去過首爾旅行的幾乎人人都會到此打卡拍照。然而,北村以及周邊的韓屋密集區域原來並不在這裡,那麼韓屋村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?
本書介紹20世紀初首爾的都市史,書中說到北村是在1920年代以後於近代不動產大型開發計畫下產生的,從北村的歷史可以看到殖民地京城的不動產開發過程。當時人稱「建築王」的鄭世權,改變了整個京城的不動產藍圖。他具有企業家所需的觀察力以及策畫力,主導了當時整個首爾的不動產開發。鄭世權主要是透過近代化開發,提供大量住宅來改善居住環境,並且提升地區價值,帶動都市發展並提高市民的生活水準。
鄭世權不僅是朝鮮最初的開發者,也是一位具有現代技術的建築家。除了北村與周邊的益善洞外,首爾許多地區開發的歷史都與鄭世權有相當大的關連。鄭世權對京城不動產開發的貢獻,並沒有因為歲月而遭到遺忘。許多人研究鄭世權,評估當時如何進行重建與開發,這對於近代都市大規模開發時,不動產的保存與重建該怎麼達到平衡,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意義。
都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,往往會面臨到都市開發與傳統維護相衝突的課題,從原來的京城到現代的首爾,同樣一塊土地因著時代改變而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,透過對殖民地時期京城的研究,可以理解現在的首爾市是如何發展而來。台灣在殖民地時期也面臨到都市土地開發的問題,在日本殖民之下,朝鮮與台灣的城市究竟呈現了如何不同的面貌?這將是吸引讀者閱讀本書的一個極大賣點。(撰稿 杜彥文)
鄭世權在京城裡建造了密集的韓屋集中區,由朝鮮人的公司來建造給朝鮮人居住的住宅。1920年代日帝計畫性地進入北村之際,威脅到了朝鮮人的居住地,鄭世權的大規模集體韓屋增加了朝鮮人可居住的房子,也確保了朝鮮人的居住空間。(第4頁)
日帝殖民統治下的朝鮮籍土地開發者,在受到差別性待遇和各種限制與困難之中,仍舊發展了不動產開發管理這個新興產業。經濟上越漸困窘的王室以及貴族買下了大量的住宅並分割了土地,然後又大量蓋了許多跟傳統不同的近代式韓屋(10-40坪),這些房子解決了中產階層以下庶民階層的居住問題。(第46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