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、香港匯豐銀行的總行大廈、澳洲的雪梨歌劇院和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,這些耳熟能詳的知名建築物每每是觀光客所到訪的必經之地。然而,除了這些從旅遊書或新聞上得知的建築景點與相關知識外,這些建築物的誕生與創作背景其實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索與理解。
每棟建築物的誕生都包含了若干理想與企圖,建築是文化產物,與社會、環境的背景與脈絡息息相關。談到建築,不僅只關乎外觀的造型,或是什麼特別的技術,能夠融合視覺、聲音、氣味、行動體驗與對應個人空間感等整體性分為,才是真正不可取代的要素。
本書介紹了自1950年代起所建造的五十座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築傑作,以手繪圖的方式呈現這些不朽建築的本質要素與細節(書中有超過2500幅插圖)。同時,作者們也針對這些建物的周邊環境、自然採光、動線、裝飾作分析,讓讀者領會理解每一棟建築物的整體感是如何營造與建蓋出來的。
在一般談論建築的書籍中,往往透過照片、建物平面圖與文字來介紹建築物的特色與相關知識。然而本書則更多元化地針對特地區域做詳細介紹,分析其中的各項數據與考量,讓書中呈現的資料更勝3D數位圖。本書特別適合建築師、建築科系的師生們閱讀,另外由於也能針對實際生活中的旅遊體驗加以補充說明,也可以推薦給熱愛深度旅遊的人或建築迷閱讀。(撰稿 鄧靜葳)
日文版連結(2018年3月出版):http://t.cn/E4HFL2y(返回推薦分類)